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别让肩周炎“张冠李戴”,肩痛可能是肩袖损伤!
发布时间:2025-09-17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运动普及,肩袖损伤已成为影响国民骨关节健康的重要疾病。国家层面早已将其纳入健康保障体系:2016 年《“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明确开展 “健康骨骼” 专项行动,2024 年《关于持续推进 “三减三健” 专项行动重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 “指导老年人群积极预防干预骨关节疾病”,2024 年 7 月国家九类医用耗材集采政策落地,肩袖修复关键耗材 PEEK 带线锚钉价格降幅达 74%,城乡居民医保对肩袖手术报销比例达 50%-70%。临床数据显示,肩袖损伤占肩关节疾病的 60%,远超大众认知的 “肩周炎”(仅 10%~20%),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证实其发病率为 17%~41%,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上升,职业运动员肩袖相关损伤占比达 60%。

出现肩痛,人们往往会先想到肩周炎,但在肩痛患者中,只有17%是肩周炎,肩袖损伤更为常见,占58%。肩周炎和肩袖损伤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很多肩痛患者认为自己患有肩周炎,坚持做肩关节活动训练,但一直没有缓解,且逐渐加重,甚至影响了睡眠和生活,这是因为肩周炎和肩袖损伤均可引起肩痛,严重时均可出现夜间疼痛,甚至影响睡眠,症状相似,故极易混淆。

肩袖是由4块肌肉组成的复杂结构。肩胛骨前方是肩胛下肌,肩胛骨后方由上到下依次是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起着稳定肩关节的作用。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肩袖损伤是由退行性病变或外力等导致肩袖的4块肌肉、肌腱发生病变,进而导致肩关节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本病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并且在日常生活功能中需要反复高抬手的工作者易为常见。许多患者提到“损伤”就会想到“外伤”。没有受伤,怎么得了肩袖损伤?实际上,许多肩袖损伤患者无明确的外伤史,而是由长期做过顶运动、提重物或上肢长期固定于一个姿势引起的,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或长时间一个姿势看手机等。

如何区分肩周炎和肩袖损伤:

①肩周炎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多见,糖尿病患者易患;而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

②肩周炎的疼痛范围广,涉及整个肩关节,严重者可涉及到肘部;而肩袖损伤引起的疼痛多出现在特定活动中,如肩关节上举、外展达到60°-120°或夜间侧卧。

③肩周炎的压痛点多而广,多集中在肩前方、外上方、后方及肩胛骨内侧缘;而肩袖损的伤压痛点多出现在肩前方、上方及肩胛骨外侧缘。

④肩周炎通常是因疼痛导致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但肌肉本身力量正常;而肩袖损伤能感受到外展和旋转力量明显减弱。

⑤肩周炎容易诱发的危险因素通常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肩部长期固定不动;而肩袖损伤一般是因为肌肉过度使用导致的肌肉创伤,年龄增长导致的退行性病变以及骨刺等。

⑥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患者可以通过主动改变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合理规划健康饮食,以健康医疗设备做辅助,通常可以自愈;肩袖损伤一般都要通过医疗手段进行干预治疗。

说到医疗干预手段就不得不提鹊兄古法铜壶技术,它采用中西医技术结合,拥有国家二级医疗器械认证,主要运用“ 电、磁、热、水 ”四种自然原理,将传统中医的针灸、刮痧、拔罐、推拿、按摩、热敷、正骨、砭石,八大疗法与现代低频电脉冲技术结合,通过仪器的垂直靶向性渗透,将热渗透到皮下深层组织中,以热引寒,热进寒出,通过铜壶的高渗透性,直达病灶点解决身体的炎症痛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全身的经络,通过低频电流刺激肌肉收缩,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血液循环,缓解肌肉萎缩,同时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肩袖损伤防治遵循 “中西医结合、防治并重” 原则,西医明确损伤程度、手术修复,中医调理气血、疏经通络,实现辨病辨证结合。坚持 “早诊断、选疗法、重预防”,能恢复肩关节功能、降低复发风险,响应 “健康中国” 倡导

分享至:
首页 新闻 产学院 售后 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