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坐骨神经劳损,“久坐族”该如何远离疼痛困扰?
发布时间:2025-09-02

 

2022年1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国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

 

提出工作目标,2022-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医院)。发挥试点医院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疼痛综合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疼痛综合管理流程,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力争实现试点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及时获得疼痛诊疗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

 

试点工作内容提到,发挥试点医院示范带动作用。各试点医院应当定期组织疼痛综合管理规范化培训,大力推广疼痛综合管理理念,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帮扶、协作、接收进修等形式,将疼痛综合管理经验向其他医疗机构推广。鼓励试点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创新开展工作。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久坐危机:坐骨神经在呼救​

办公室电脑办公久坐、假期居家瘫坐刷手机,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坐”变成了现代不同群体常见的日常姿势,随之而来的是坐骨神经劳损高发 ,若不重视,疼痛可能蔓延至下肢,影响日常活动。从中医角度看,久坐易导致 “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则痛,这也是坐骨神经不适的重要诱因。
 
坐骨神经:身体的 “信号专线”​
作为人体最粗的神经,它从腰椎出发,贯穿臀部、大腿后侧至脚踝,负责下肢的感觉传递与肌肉控制,一旦受损,下肢会出现 “信号中断” 般的不适。从中医经络来看,坐骨神经循行路线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高度重合,这两条经络不通畅,易引发类似劳损症状。
 
劳损警报:身体发出的信号​
 
 坐骨神经劳损常见的警报有:
  1. 臀部、大腿后侧持续性酸痛,久坐后加重,起身时短暂加剧,活动后稍缓解;​
  1. 下肢麻木、刺痛如 “过电”,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蔓延,弯腰、咳嗽时加重;​
  1. 脚踝、脚趾无力,走路脚尖易拖地,上下楼梯发力难,严重时可能跛行。
 
探秘病因:常见 “伤害源”
  1. 久坐压迫: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坐骨神经受臀部肌肉挤压,中医称 “久坐伤肉”,坐姿前倾或翘二郎腿会加重压迫,诱发疼痛;​
  1. 腰椎问题: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直接压迫神经,对应中医 “腰为肾之府”,肾虚或腰部经络不通易诱发,疼痛会沿坐骨神经放射;​
  1. 梨状肌紧张:久坐、运动不当导致梨状肌痉挛,包裹神经,该区域位于膀胱经、胆经交汇处,肌肉紧张会阻塞气血运行。​
 
日常护理:抓住健康要点​
  1. 坐姿与活动:选带腰靠的座椅,保持腰部贴椅背、双脚平放不翘腿,久坐定时起身活动,减少神经受压;​
  1. 防护与热敷:避免久坐过硬或过软座椅,睡硬板床不俯卧,用适宜温度热水袋敷臀腿后侧,每天多次;​
  1. 按摩与动作:按揉环跳穴、委中穴和城府穴,搭配臀桥、靠墙站立及梨状肌拉伸,交替练习。
 
防之道:培养习惯远离劳损
  1. 控制久坐:设手机定时起身做踮脚尖、转腰和提臀运动;​
  1. 经络疏通:每天做 “经络拍打法”,空心掌沿大腿后侧、外侧拍打;​
  1. 养肾护腰:多吃钙、维生素 D 丰富的食物,加食黑豆、核桃等补肾食材,增强腰腿部经络濡养。
  
鹊兄古法铜壶技术

由世界冠军代言,PICC千万承保,设备使用安心有保障。采用中西医技术结合,主要运用“ 电、磁、热、水 ”四种自然原理,将传统中医的针灸、刮痧、拔罐、推拿、按摩、热敷、正骨、砭石,八大疗法与现代低频电脉冲技术结合,通过仪器的垂直靶向性渗透,将热渗透到皮下深层组织中,以热引寒,热进寒出,通过铜壶的高渗透性,直达病灶点解决身体的炎症痛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全身的经络,有效治疗坐骨神经疼痛,缓解腰臀腿部僵硬紧张,松解肌肉,恢复身体健康状态。
 
分享至:
首页 新闻 产学院 售后 加盟